工作动态 WORK TRENDS
转给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前必读,这些是关键

2025-06-15

2025全国高考志愿填报将于6月26日全面开启,考生们如何选择院校、专业?志愿填报模式、流程是怎样的?志愿填报的误区有哪些?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录取工作采用什么方式?一般什么时间开始?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各省(区、市)录取工作一般于7月上旬开始,8月底之前结束。目前,多个省市公布了高考志愿的填报时间。北京志愿填报工作于6月27日开始。河南志愿填报于6月26日开始,普通本科批和艺术本科批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30日至7月3日,普通高职批为7月5日至7月7日。湖南志愿填报工作于6月26日开始。山西志愿填报工作于6月27日开始。贵州志愿填报工作于6月28日至7月2日进行。山东志愿填报工作于6月29日开始。安徽志愿填报工作于7月4日至7月7日进行。更多地区的高考志愿填报时间,请关注“阳光高考”官网。志愿填报前,要做哪些准备?1 熟悉政策考生及家长需要对本省(区、市)的高考政策有一个全面且整体的把握,明确哪些政策至关重要,哪些与自身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以及重要政策在当年是否发生变化。2 收集信息信息来源和获取渠道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一般而言,考生及家长可以选择的权威渠道主要有: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各高校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考高招类的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3 初选志愿“初选志愿”是结合自身的成绩定位,确定目标院校的过程。完成熟悉政策、收集信息后,考生和家长对于高考志愿应该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此时,考生可以初步划定一些在本省(区、市)有招生计划的院校,并认真研读这些院校的招生章程,仔细比较各院校之间专业的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等数据,挑选出与自己的兴趣、分数以及批次相匹配的院校。4 模拟填报“模拟填报”就是依据本省(区、市)的志愿设置情况,将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地呈现出来,进行一次真实的模拟操作。高考志愿通常都是在网上进行填报,并且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逾期将不予补报。每年在志愿填报过程中,都会出现诸如操作失误、丢失密码等问题,再加上网络系统在填报高峰期可能会比较繁忙,考生容易手忙脚乱,所以提前进行模拟填报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填报志愿,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以成绩为基础高考成绩是考生能否被录取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决定了考生可选择的院校和专业范围。综合考量院校情况院校是考生选择志愿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它关系到考生将与哪些人一起学习、在何处学习以及学习哪些内容等问题。考生在选择院校时,不仅要了解院校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还要关注院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包括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等方面。充分考虑兴趣爱好与专业就业等因素专业是考生志愿选择的核心要素,通常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重点大学有其优势专业,普通院校也有各自的特色专业,至于选择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权衡。结合自身身体等条件专业与身体状况存在一定的关联,部分专业会受到视力、色觉、器质性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限制。此外,部分院校根据专业学习的要求,会对单科成绩和外语口语等方面提出特定要求。注意志愿之间的梯度设置建议考生采用高、中、低搭配的方式填报志愿,这样的安排较为合理,可以有效避免退档风险。录取通知书何时能收到?高校一般会在录取结束后一周左右向录取新生寄发录取通知书。若考生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高校官方网站上查询到了录取结果,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可及时联系录取高校公布的招生咨询电话查询本人录取通知书邮寄情况。报专业这些事儿别忽视要了解专业是否有体检、语种、选考科目、单科成绩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一些定向就业的专业也值得关注。如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农林技术等。关注修业年限,比如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相关专业等,这类专业修业年限基本为五年制。还有一些高校开设五年以上的“长学制”专业面向高考生招生。注意专业录取分数情况,可以参考高校、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一分一段表》、专业录取分数排名等,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选择相匹配的专业。警惕“高价辅导”陷阱谨慎对待市面上的各类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切勿轻信“高价”指导咨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志愿填报风险。

@2025年高考生:志愿填报特别服务,请查收!

2025-06-14

各位考生,高考志愿填报即将开始。为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了解今年我市高招录取政策、掌握志愿填报方法与策略,着力解决考生和家长的“急难愁盼事”,市、区两级考试机构、各高校、各中学将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形式多样的公益性高考志愿填报线上线下指导系列服务活动,考生和家长要通过权威渠道了解高考信息,准确掌握招生资讯,理性选报高考志愿,敬请关注。具体内容如下。志愿辅助系统“阳光志愿-天津市新高考志愿辅助系统”是在天津市委网信办、市数据局和市数据发展中心的支持下,由市考试院专门开发的公益性系统,供考生和家长免费使用。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系统因其权威性、便捷性和精准性,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欢迎和一致好评。市高招办已于今年4月升级上线了“阳光志愿-天津市新高考志愿辅助系统”。考生可在招考资讯网上点击进入。今年系统直连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阳光志愿”,招生信息更加丰富,查询功能更加智能,录取数据更加全面。在今年高考成绩发布后,系统还将提供全新的“智能参考”功能,根据考生总成绩的位次信息,自动设置上浮与下沉范围,提供近年录取对应的相关院校专业信息,并作出“风险较大”(冲)、“风险适中”(稳)、“风险较小”(保)的提示,供考生参考。 希望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充分用好系统,让它成为精准筛选志愿的得力帮手。大家不需要通过社会上的有偿咨询服务、“志愿卡”或高价志愿指导,就可以比较精准地填报好志愿。志愿填报模拟演练6月16日至6月18日,市高招办将面向全市考生开展填报志愿模拟演练。这次正式填报志愿前的模拟填报工作,旨在帮助广大考生了解今年批次设置、熟练掌握填报流程、实战演练操作环节,为正式填报志愿做好充足准备。系列培训指导6月13日至6月29日,开展市、区、校三级志愿填报指导活动。市高招办、各区考试中心和各中学采用培训会、主题班会、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围绕志愿填报的政策、安排、策略、注意事项等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培训解读。6月中下旬,市高招办联合海河传媒中心旗下主流媒体,走进部分本科高校及高职院校,录制探校视频,开展线上直播访谈等,在我市电视台科教频道、新闻广播、津云新媒体、考试院官方平台等播放,帮助考生合理填报志愿。咨询服务6月中下旬,“阳光高考”平台举办“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云咨询周”活动,考生可通过平台官网、微信公众号、百度小程序等方式参与咨询活动,了解在津招生高校的视频直播活动安排。市高招办将汇总公布我市“大学开放联盟高校”的各类招生咨询信息,以及大学校园开放具体信息,供考生查阅咨询。志愿填报期间,市高招办和各区考试中心向考生公布咨询电话,组成专门咨询队伍,对考生和家长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咨询电话如下:多期视频解读考虑到考生填报志愿的困惑和实际需求,6月中旬,市高招办制作《“阳光志愿-天津市新高考志愿辅助系统”重磅归来!》《天津市普通高校招生批次及志愿设置》《高考平行志愿解读》《手把手教你填报志愿》等四个视频,通过动画形式详细介绍高考志愿填报政策和流程,包括:辅助系统操作指南、批次安排和志愿设置、志愿填报要求和方法、志愿填报必备资料、如何合理规划志愿、志愿填报的基本流程以及温馨提醒等内容。权威资料《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津招生计划》,将如期寄发至订购的考生手中。同时,“招生计划”也将导入“阳光志愿-天津市新高考志愿辅助系统”。《2023年-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津录取统计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近两年各类在津招生院校的录取情况、各专业录取最低分(位次)和录取平均分等,已寄发给订购的考生。《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详细介绍了志愿填报的政策规定、志愿设置、填报办法、填报策略和注意事项等,将于填报志愿前免费发给所有考生。

有变化!市招委公布2025年天津高考志愿填报工作规定

2025-06-12

今天,官方公布了《市招委关于做好2025年天津市普通高考志愿填报工作的通知》。该工作规定包括志愿填报时间、志愿填报依据及要求、志愿填报方式、录取批次及志愿设置、录取顺序、投档方式等。根据文件,今年志愿填报相较往年有所变化:①今年天津市实行两次填报、四次征询的志愿填报方式,比以往增加了一次征询志愿填报时间。②本科批次志愿填报时间是6月25日至29日,与往年相比,总体时长没变,整体向前提前了一天。7月26日至28日进行高职(专科)批次志愿填报。填报及征询的具体安排请见文件(一、志愿填报时间)。②艺考类、体育类本科批次志愿数量设置上做出了调整,由原来10个增加到20个,每个志愿的专业数量由原来的2个专业志愿,增加到6个专业志愿,为考生提供足够多的选择机会。我们摘选了文件如下,请考生和家长仔细研读。

公示!2025年天津高考加分照顾政策考生名单

2025-06-12

为深入贯彻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公开,维护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按照教育部和天津市有关规定,2025年高考加分照顾政策考生在各中学和区考试机构审核及公示的基础上,经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资格审查后,现由市高招办面向社会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举报电话:23753333。2025年天津市普通高考照顾政策代码对照表代码照顾政策内容审核单位P烈士子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F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市退役军人事务局N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籍考生市侨办市台办市台联R“四区”少数民族考生(仅适用于报考市属高校)各区民宗办具体名单请扫码进入招考资讯网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高考考前心理调适建议,听心理学教授来分享

2025-06-05

2025年全国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媛,特别为考生们送上这份“高考考前心理调适建议”。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安心备考,从容赴考!来源 | 据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