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科学研究详情

基于知识共享的 中小学教师校本教研实践策略

2025-09-15


/文 陈 琰

【摘 要】互动、交流与知识共享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本教研本质上是为中小学教师搭建互惠互利的学习交流平台。本文从知识共享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合作文化进行校本教研活动设计,基于知识通达构建校本教研管理机制,基于共享价值建设校本教研文化体系,以推动校本教研中合作文化的构建。

【关键词】知识共享 中小学教师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中小 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201911教育 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教研制度建设抓紧完善教研工作体系积极推进教研工作创新”“促进教研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1]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共享是教师之间的共建共进更是丰富学校课程与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智慧碰撞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探索基于知识共享的中小学教师校本教研实践策略对于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合作文化进行校本教研活动设计

校本教研本质上是一项集体性活动其核心在于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知识共享与专业成长为了提升教师之间交流共享的效率校本教研活动的设计应以合作文化为核心围绕教师的实际需求共享能力提升以及交流反馈的需要展开具体而言校本教研的设计应包括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1.   确定契合教师需求与教学实际的教研主题

校本教研的设计应聚焦教师的实际需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程标准的落实等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师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切入点通过确定契合教师需求的教研主题可以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例如某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时发现教师普遍关注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针对这一需求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等形式共同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不仅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还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研主题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时往往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理解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认识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经过讨论确定了将环境保护中的跨学科问题作为教研主题这一主题不仅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相关还符合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确定主题后教师进一步明确主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2.    选择能够有效促进知识呈现的教研形式

在确定教研主题后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共享能力选择合适的知识呈现方式知识呈现方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以确保知识共享的有效性常见的呈现方式包括教学案例分享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设计展示教学视频制作等例如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这一教研主题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知识呈现方式有的教师擅长通过教学案例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详细讲述自己在课堂上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法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有的教师则可以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还有的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展示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实录让其他教师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传播同时学校可以建立校本教研资源库将教师分享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上传至资源库供其他教师随时查阅和下载进一步扩大知识共享的范围和效果

3.    设置有助于教师进行教研反思的整合反馈环节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充分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反馈通过交流反馈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讨论会邀请教师分享自己的教研成果和经验在研讨会上教师们可以就某一教研主题进行深入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与反馈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传播

为了进一步提升校本教研的效果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反馈意见对教研活动进行调整和优化学校可以在教研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填写反馈问卷了解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满意度改进建议

二、基于知识通达构建校本教研管理机制

通达辞海中的意思是道路的通行到达或者是形容人在认知上的洞明通晓笔者借用这一词语知识通达助力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知识共享从明确制度规约创设教研平台两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知识共享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1.   明确制度规约,实现知识显性化

为了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需要制订详细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该制度应包括教研目标与任务教研组织与管理教研形式与内容教研成果与激励等方面校本教研活动还应有明确的流程包括调研计划备题研讨和执行等环节在教研活动开始前教研组长需了解情况并收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收集的内容确 定每次教研的主题

同时学校应设立教研档案记录教研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为今后的教研工作提供参考教研档案不仅有助于教师回顾和总结经验还能为新教师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2.    创设教研平台,促进知识畅通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成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工具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教研拓宽教研渠道例如某学校建立了校本教研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分享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资料还可以在线进行教学观摩和评课活动学校应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评课议课专题研讨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

三、基于共享价值建设校本教研文化体系

校本教研文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劲引擎它以合作共享包容互助为文化要素贯穿校本教研实践的全过程在教研活动中教师积极践行合作与共享的理念通过团队协作攻克教学难题共享教 学经验和资源提升教研效率同时这种实践又不断反哺文化建设促使校本教研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与升华形成良性循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1.    达成教学共识,实现校本教研文化的冲突转化

校本教研文化的冲突转化首先需要建立共同的教研目标教师们虽然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但都肩负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的共同使命通过明确共同的教研目标可以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减少因学科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冲突要让教师积极参与教研自觉开展活动由此迈向和实现内生性发展[2]例如学校可以将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共同的教研目标引导教师围绕这一目标开展跨学科的教研活动

跨学科教研活动是达成教学共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减少因学科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跨学科的公开课和教学观摩活动让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例如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这一主题下教师可以通过观摩跨学科教学了解不同学科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还能够增强对其他学科教学的理解和认同从而达成教学共识

2.   厘定教师职责,实现教师校本教研的身份转变

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施者也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学校应明确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职责和任务教师每学期应参与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完成一定数量的教研任务如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明确自己的教研职责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

教师参与教研管理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还可以提升教研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教研管理委员会邀请教师代表参与教研 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评估定期召开教研管理委员会会议讨论教研活动的主题形式和内容评估教研活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EB/ OL].2019-11-02[2024-10-11].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6/s3321/201911/t20191128_409950.html.

[2]    邢晔.中小学教研转型:走向教师的内生性发展[J].育发展研究20244424):66-75+84.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致远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李莎